血泪的教训换来机场安检的技术革新
2015-12-05 17:34:04
大家乘坐飞机都知道,机场的安检是所有交通工具中最为严格的。不但要经过安检门和安检X光机的检查,还要经过安检人员的手工复检。所以在安检技术和程序越来越先进的今天,能够携带炸弹上飞机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但事实上,航班安检技术的每一次升级,几乎都是对于犯罪分子手段变化做出的改进,也可以说是一部用鲜血和生命写出来的进化史。
机场安检是随着“航班炸弹”的出现和升级,才不断进化而来的。可以说,是先有了矛,才有的盾。
人类历史有记录的第一次“炸弹炸飞机”事件发生在1933年10月10日。当时,一架波音247客机,在美国印第安纳州波特县附近坠毁。由于这架飞机刚起飞不久,高度大概只有三百多米,所以有好几个目击者看到了飞机坠毁的过程,一声巨响,飞机的尾巴变成了一个大火球,然后迅速坠落在地彻底炸开。机上有4名机组成员和3名乘客,这7个人全部遇难。
警方和航空公司随即展开调查。受制于当时的刑侦技术,警方最终还是没能找到有用线索。但是警方在残骸里发现有硝化甘油的残留物,证实这是一起刑事案件,算是“航班炸弹”的发端了。在1949年,又发生了一起炸弹空难。加拿大太平洋航空公司的DC-3航班在9月9日从蒙特利尔起飞,起飞仅仅45分钟后,“轰隆”一声巨响,机舱内发生爆炸,飞机随即完全失控,一头栽向地面,机上4名机组成员、14名乘客全部遇难。警方经过侦查发现了爆炸物的残片,认定这是一起刑事案件。嫌疑人很快被盯上了:阿尔伯特·瓜伊,遇难乘客丽塔·瓜伊的丈夫。经过详尽的调查之后确定了这是一起明确的认为空难。
在瓜伊案之后,所有的航空公司都警醒了,航空邮件统统都得安检,搞不清楚内容的一律不让上飞机。然而,在托运行李的流程中还是暴露了漏洞。1955年11月1日,美联航629航班从丹佛的斯特普尔顿机场正常起飞。仅仅过了11分钟后,塔台飞管人员突然看到天空中爆出了两个明亮的火球,随即,巨响从空中传来,飞机残骸像下雨一般地凌空飞降。机上的39名乘客、5名机组成员,全部当场罹难。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所有的机场都要安检乘客的行李了。
即便机场方面对行李的安检越来越严格,手段越来越先进,但犯罪分子还是想出各种办法来作案。1988年12月21日,美国泛美航空公司103次航班,从法兰克福起飞,目的地是美国的底特律。然而,在飞行途中,客机上突然响起了爆炸声,随即,飞机坠毁在英国苏格兰地区的洛克比,机上乘客243人、机组人员16人全部罹难,这就是著名的“洛克比空难”。
事后调查得知,这是利比亚情报机构的一个高级官员把炸弹藏在一个磁带录音机里送上飞机,而这个磁带录音机是转机托运到泛美103次航班上的。从此以后民航业从此也吸取教训,对于转机的托运行李同样要实施安检。
菲律宾航空434号班机是由马尼拉国际机场前往日本东京成田机场,中停宿雾国际机场的定期航班。1994年12月11日,这趟班机在宿雾前往东京航段突然发生炸弹爆炸,炸死了一名日籍乘客,但机上其余292人则生还。经过警方调查,在由马尼拉至宿雾航段,发生爆炸的座位是由一位名叫优素福的恐怖分子乘坐的。当天,他用假名登上434号班机。优素福于飞机上的盥洗室装配炸弹,然后放在第26K号座位底下,并设定于4小时后自动引爆。他与其中25名乘客于飞机抵达宿雾后下机,另有一些乘客于宿雾登上434号班机后继续前往日本。
11时43分,炸弹于抵达东京前2小时发生爆炸,当时一位名叫池上春树的24岁日籍商人坐于发生爆炸的座位上,他当场被炸死,另有坐于爆炸位置前方的10名乘客亦告受伤。爆炸威力让飞机炸开一个大洞,直通货舱,但机身依然保持完整。机长驾驶客机立即紧急降落冲绳岛的那霸机场,最后,机上其余272名乘客及20名机组成员全部生还。炸弹被放置的座位,原本应是处于较早期的波音747飞机中部的机翼油箱的正上方,但事有凑巧,这是一架特殊型号的747飞机,油箱被放置到稍微靠后一点的位置,所以炸弹放置的位置仅仅比油箱靠前一排。正是差了这一排,飞机才躲过了油箱爆炸的劫难。事后证明,为了避开机场保安,恐怖分子是携带尚未组装的液体炸弹组件登机。炸药成分主要是硝化甘油,收藏于一瓶隐形眼镜清洁剂内,其它化学物质如丙三醇等等,则收藏于鞋跟内。而当时机场的金属探测器并没有探测出任何可疑物体。也正是因为这个事件的发生,让机场安检对一切液体的检查,都变得格外严格起来。很多国家的航空公司还因此规定,乘客携带的液态物品每件容积不得超过100毫升。容器容积超过100毫升,即使该容器未装满液体,亦不允许随身携带,需办理托运。
后来就是震惊全球的2001年“9·11”事件,让世界知道了不要命的恐怖分子,竟然可以让飞机本身成为致命的武器。就在“9·11”事件后仅仅三个多月,美联航的63次航班从巴黎飞往迈阿密。起飞之后,空乘人员发现一名乘客试图点燃一根火柴,就告诉他这是绝对不允许的,飞机上禁止吸烟。该乘客坐回了自己的位子,之后做出了更可怕的举动:他脱下了一只鞋子,拼命地想要划火柴去点燃鞋底的一根导火索。女空乘带头冲上去掰开他的手,最终他被乘客合力捆了起来。这个人名叫理查德·科尔文·里德,1973年出生于英国的布罗姆利,此前并无犯罪记录。事后,警方查明,里德的两只鞋子中,共装有100盎司(284克)塑胶炸药。万幸的是,因为他的脚汗太大,弄湿了引爆用的火药,所以才没有能够炸响。如果这双“鞋子炸弹”爆炸,其威力足以在客机舱壁上炸出一个大洞来,完全可能导致机毁人亡的可怕后果。
从此以后,在美国坐飞机,鞋子也要安检了。然而,又有另一个疯子,发现了这其中的漏洞,差点酿成空难。在2011年,乌马尔·阿卜杜勒马特拉布坐上了西北航空253次航班,然后在空中企图去点燃自己的内裤——结果把自己烧伤了,却没有引爆成功。乘客遂一拥而上,将其暴揍制伏。
这么一来,机场安检就头大了,安检门和安检X光机已经检查了人体和行李包裹,但总不能把乘客的内裤都查一遍吧?随后,各种安检新技术就出来了,包括毫米波人体扫描成像技术。但也有乘客表示不满,说这个感觉就是赤裸裸了啊!还有些乘客质疑,这种毫米波会不会导致皮肤病?所以,这种技术目前也没能大面积铺开,只作为对可疑乘客的额外检查手段。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必将出现一种安全有效的安检系统,为了大家的安全,希望大家能力理解并支持配合机场安检工作!
上一篇:过安检仪时要注意行李背包的安全!
下一篇:隐形危险品成机场安检查获品主力